2018年,中国科学家在种植出了“巨型稻”。与传统双季稻相比,“巨型稻”具有高大、不易摧折、耐淹涝等突出特点。在水田里还可养鱼和青蛙,利用蛙吃害虫、鱼粪肥田,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。推广“稻-鱼-蛙”立体种养模式,主要目的是( )

A.减少化学肥料,保护生态

B.增加自然湿地,发展旅游

C.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

D.丰富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


答案:A。“稻-蛙-鱼”共生种养基地,采用田种优质稻,水里养鱼,浅水区和田间空隙地带养蛙的模式。鱼蛙在田里吃一些田间害虫、杂草,致使虫量和水稻病虫减少,鱼蛙的粪便和残饵可肥田。这种互相利用,互相促进的生态种植、养殖模式,达到了一田多用、一水多用、一季多收的成效。在不施用有毒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情况下,生产出来的大米和蛙鱼都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,开启了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。